輔導績優運動選手從事半導體 產業人才培訓先導實施計畫
輔導績優運動選手從事半導體 產業人才培訓先導實施計畫

最新消息

1140731跨域新篇×成果共展:學習歷程分享論壇

運動選手轉型職涯再邁進 高雄大學、體育署舉辦「學習歷程分享論壇」 見證跨域蛻變

國立高雄大學今(31)日攜手教育部體育署舉辦「跨域新篇×成果共展:學習歷程分享論壇」,邀集政府機關、協辦學校與半導體產業代表及各梯次計畫學員齊聚一堂,展現「選手前進半導體培訓計畫」推動3年來的成果,呈現運動選手從體壇蛻變為科技工程人才的精彩旅程,亦展現高雄大學在跨域人才培育與社會實踐上的深耕成果。

論壇於高雄大學舉行,現場與會者近百人,包括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局長侯尊堯、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業務輔導員江蕎琪,以及來自日月光、華泰電子、國巨、華東科技等企業的中高階主管與協辦學校代表共同與會。協辦學校包含國立屏東大學、國立高雄科技大學、國立屏東科技大學、國立高雄餐旅大學、國立高雄師範大學、國立臺南大學、國立臺中教育大學、南華大學、義守大學、文藻外語大學、正修科技大學、大仁科技大學等12校。

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致詞指出,本校將計畫視為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重要行動,貫徹學校「展望未來、深耕教育、推動人才轉型」的發展理念,打造獨特的跨域合作典範。運動選手展現堅毅特質,我們協助他們在職涯第二曲線上找到著力點,開啟新角色。高等教育不僅是知識傳遞,更應積極回應社會脈動,形塑多元職涯路徑。本校透過系統化課程、導師制度與職涯探索機制,協助選手重建自我認同、融入全新社會場域。感謝教育部體育署的信任,委由本校執行計畫,攜手各界夥伴與選手,共同讓轉型歷程創造真正價值。

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全力支持體育署推動運動選手轉型計畫,為選手拓展更寬廣的就業道路。局長侯尊堯指出,高雄大學擔任本計畫的凝聚平台,結合學校課程設計與高科技產業歷練機會,協助選手強化專業職能,邁向學用合一。高雄市積極推動智慧城市與產業升級,讓年輕人不必北漂,也能在地安居樂業。期待選手們如千里馬,在企業伯樂引領下大放異彩,為國家社會發揮所長。

日月光半導體部經理簡振安表示,3年來看見高雄大學在選手篩選、媒合與培訓上的用心,第一梯次選手經兩年培訓成功轉任工程師與管理職,第三梯次則因素質優異,多位直接以工程師或儲備幹部任用。對於計畫延續樂見其成,公司也提供運動社團、健身房與競賽,盼持續跨界合作,讓體育人才在企業持續發光發熱。

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表示,體育人所具備更棒的特質在於,不論任何逆境皆能克服,連艱難的工程數學也能迎難而上。南部正值S廊帶翻轉契機,屏東與高雄強強聯手,助產業升級、人才聚集。期盼選手們將訓練、學習轉化為專業動能,每一步學習歷程,都是邁向半導體國際舞台的重要基石,持續發光發熱、走出屬於自己的路。

根據計畫統計,3年來已協助68位選手順利轉型進入半導體產業,辦理逾60場職涯諮詢校園說明會,觸及超過28,000人次線上瀏覽關注,並整合產業導師與校內支持系統,提供120小時以上職前基礎專業訓練、1944小時進階職能訓練與48場導師關懷輔導,實踐技術與心理雙軌並進的支持機制。

論壇中特別安排「跨域交流座談」,由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營運長劉建成主持,邀請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吳松茂、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部經理簡振安,與3位學員代表張丞儀(高雄大學)、李培榕(南華大學)、張家昊(屏東大學)進行深度對談,聚焦「熱身起跑」、「中場拚搏」、「終點達成」3階段,分享職涯轉型歷程、企業觀察與學校支持成果,現場互動熱烈。

學員代表表示,受到少子化與教練職缺有限影響,選擇踏上轉職的道路,盼尋求穩定工作且不一樣的人生。企業則指出,運動選手具備優異抗壓性與團隊合作精神,透過訓練能從非本科背景逐步銜接至工程師或管理職,是長期培育人才的重要來源。學校亦表示,高等教育不僅於正規體系學生,更應為多元背景者創造進入產業的機會,肩負社會責任,協助每位選手走出屬於自己的路。

活動現場同步展示學員成果與紀錄影片,並安排全體與會代表合影留念,營造專業與溫馨兼具的交流氛圍。高雄大學長期致力於推動「跨域創新、產業鏈結、在地實踐、國際接軌」發展策略,未來將持續深化大學社會責任與多元職涯支持系統,協助更多運動員在人生轉場過程中發光發熱。


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
image